使用水力旋流器分級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是利用不同狀態(tài)的物質的物理特點來實現的。在傳統(tǒng)的重力作用下的分級中,密度小的流體物質往上方運動,與此同時,固體的顆粒在重力的影響下往下方落下。另外,受顆粒大小的影響,不同大小顆粒的下落速度是不同的,我們可以通過調節(jié)旋流器的流速達到預期的分級效果。
不過僅僅在重力的作用下分級,難以達到理想的分級效果,分級受限比較明顯,因此我們在分級中加入了旋流來強化分級的效果。在旋流器內部,在離心力和重力的雙重作用下,因為離心力較大的關系,顆粒首先進行離心沉降,然后才會重力沉降,這個過程中,離心沉降的效果遠遠超過重力沉降。
旋流器內部的流體狀態(tài)具有比較明顯的特征,其主要的特征如下圖所示:
圖中,用雙螺旋的模型極其貼切的說明了在分級過程中旋流器內部流體發(fā)生的運動:內部流動和外部流動。另外,蓋下短路流、循環(huán)流、零軸速包絡面(LZVV)和空氣柱也是水力旋流器內流體流態(tài)的基本特征。在流體旋轉的作用下,不同的固態(tài)顆粒在大小不同的作用力下發(fā)生速度不同的沉降,從而實現大顆粒在底部排出,小顆粒從溢流口排除,達到有效的分級效果。